“升级版”、“五五”战略、“智慧城市”、“四不放过”、“率先全面小康”……成为本次我市“两会”上代表们的口头热词。连日来,出席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们,就席小军代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打造长治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展开热烈议论。
席小军代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表述: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紧紧围绕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确立的实施“五五”战略、率先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保增长、上项目、抓转型、惠民生、强安全、促稳定,打造长治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奋力开创全市转型跨越新局面,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思路条理清晰,任务科学可行,蓝图鼓舞人心。”代表们一致认为,“这一目标基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的新成绩,也基于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需要下定决心、勇于担当、加力解决的问题。席小军代市长用较长的篇幅对‘项目建设’、‘综改试验’作了安排部署。”
“就我市而言,既是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级,这一‘双重身份’为我市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近几年开工建设的项目正逐步进入投资回报期,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逐步形成,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市发改委主任李建鸣代表分析道。
项目建设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去年,我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33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90亿元,确保了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山西潞宝集团调产项目、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山西成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建CVT无极变速器生产线项目、天脊集团煤化工项目漳泽电厂2千MW发电项目、首钢长钢千万吨钢改造升级项目、潞宝金和生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一大批高水准、大投入项目建设势如破竹。
项目建设的力度直接决定发展的速度,项目建设的水平直接决定发展的质量。副市长马四清在参加平顺县代表团审议时说,要完成“打造长治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这一任务,既要注重项目数量,更要注重发展质量。平顺的发展在这点上就体现得非常明显,虽然经济基础薄弱,但在抓项目上是谈一个成一个。
“切实做到想项目所想、急项目所急、办项目应办,高效、规范地推动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投产。”代表们认为,要百折不挠抓好项目建设,不仅要把项目的储备、签约做好,更要把着力点放在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上。各级行政部门尤其是市县两级的发改、国土、环保、监察部门必须加紧制定和落实项目的先期预审协调和快速联办联批机制,以及“一站式保姆服务”制和严肃问责制,确保开工项目投产达效。
在今年的代表议案、提案、建议中,涉及项目建设、综改转型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程田青代表建议,要在工业园区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外商水平,以好的政务环境来带动商务环境建设,加快长治经济升级版建设。沁源县县委书记李丁夫代表告诉记者:“在项目建设方面,我县确定的近200个重点项目,特别是99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要落实责任、动态施策、全程督办,推动落地见效。”毛玉康代表提出,在“落地、开工、建设、投产”前面应加上项目“筛选”,在其后面加上项目“评价”,完善项目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项目效益。王进卯代表认为,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始终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不放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保持我市在全省领先位次,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项目带动产业聚集,激活产业链条。武乡县县委书记周涛代表结合武乡实际表示,要在新能源新材料板块,打造全国镁合金终端制品基地上下工夫、求突破;要在文化旅游产业板块,打造全国八路军文化产业集聚区上下工夫、求突破;要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板块,建设全省规模健康养殖第一县上下工夫、求突破;要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下工夫、求突破。
来自壶关县的代表张占雄、崔江华认为,要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必须因地制宜加快实施“千企百强”培育工程。各县市区之间由于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基础等不同,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也不尽相同。比如,煤炭资源丰富的县,应以煤为基、多元发展,重点发展煤焦、煤电、煤化工等产业;生态环境好的县,应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方向,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
“要抓住先行先试这个最大的政策,突出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个主题,以更大的胆识和气魄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要围绕长治现代煤化工循环经济建设,搞好‘一园四区’规划,全力把潞城打造成全国一流煤化工循环经济集聚区,率先闯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子。”潞城市市委书记唐立浩代表说。
乘势而上,借力先行。紧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释放内需潜力。全市上下正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敢闯敢冒的胆识、立志大干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全力打造长治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共同谱写上党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