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报告解读 > 正文内容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5-05-11 00:00:00

  回顾2014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31.2亿元、增长5.1%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5.6亿元、增长14.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37.2亿元、增长5.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6.3亿元、下降8.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6.9亿元、增长12%
  
  进:抓项目、帮企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引进项目302个,总投资2626亿元;
  重点实施了942个项目,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28亿元;
  累计为地方煤炭企业减负45亿元;
  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3%。
  转:抓转型、调结构,发展方式有了新转变
  全市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率达到83%;
  重点实施了198个新兴产业项目;
  完成投资415亿元、增长16.3%。
  强:抓创新、促改革,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全年共取消25项、下放21项、调整7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
  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到468家;
  建成产学研一体48个;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2家,专利授权量739件,发明专利拥有量386件。
  快:抓城建、重三农,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
  主城区改造建设实施了123项重点工程;
  推进实施了581项大县城、重点镇和中心村建设工程,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8.5%;
  粮食总产量达16.2亿公斤,实现了“五连冠”;
  启动实施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完成投资29.3亿元。
  稳:抓环保、强安全,发展底线进一步强化
  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市区二级以上天数比上年增加53天、达到235天,主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85%;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保持“五下降”态势。
  保:抓民生、保稳定,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04.3亿元、增长2.9%,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83.7%;
  扎实推进“六五”普法,法治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
  大力实施“六六创安”工程,社会保持安全稳良好态势。
  廉:抓廉政、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节约政府投资1.4亿元。
  展望2015
  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针,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法治意识,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依法行政,全力推进“六大发展”,认真落实“六权治本”,务实推进“五五战略”,推动科技创新、民营经济、金融振兴、扶贫攻坚取得新突破,在帮扶实体经济、推进项目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创优发展环境方面取得新成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开创我市弊革风清、富民强市新局面。

  九大工作任务:
  切实帮扶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着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
  ●抓好煤炭企业
  稳定煤炭生产,新增产能510万吨;促进煤炭销售,力争完成1600万吨以上的公路外销和1450万吨以上的铁路外销,煤炭产销率达到90%以上;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确保新增煤炭就地转化1800万吨以上,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提高13个百分点。
  ●做优做强非煤重点企业
  大力实施“千企百强”工程,牢牢抓住一批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企业,给予重点帮扶。
  ●积极帮扶小微企业
  新培育“小升规”企业20户、“小巨人”企业13户,新创办小微企业2000户。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抓好重点领域的投资
  重点推进铁路、公路、电力、新兴产业、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水利设施等10大领域的项目投资。
  ●抓好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
  初步确定实施重点工程917项,其中第一产业项目92项,第二产业项目623项,第三产业项目202项。
  ●抓好新项目的签约储备
  力争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完成1800亿元。注重产学研对接,每个县市区至少对接1至2家国内外一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形成创新驱动的新引擎。
  全力以赴做好“三农”工作,着力打牢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设20个千亩玉米高产示范片区、30个高标准现代设施农业高效示范园区,新培育玉米制种5千亩,新发展设施蔬菜10万亩。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90亿元。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新发展4.5万亩小杂粮、5万亩干果经济林、15万亩生态经济型灌木林、15万亩特色中药材、1千亩食用菌、60个高产果园,新建改扩建1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不断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扎实开展扶贫攻坚
  实施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科教扶贫、精准扶贫,确保再有4.8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大力推进标准化集约化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建立“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将郊区漳泽工业园、城区城南机械工业园、长治县科工贸产业园、屯留康庄工业园和煤化工业园、潞城翟店工业园、襄垣王桥和富阳工业园等8个园区作为高新区的辐射区,实现高新区拓宽发展空间、其他园区得到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同时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健全完善园区功能,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加速推进主城区提质建设
  重点实施125项城建工程。新建改造12条市政道路、6座市政桥梁、3座人行过街天桥、3座铁路立交桥、1座互通立交桥、20条背街小巷。
  实施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加快建设智慧交通体系。
  重点推进21个城中村改造、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
  大力实施市政基础工程,加快推进“三河一渠”综合治理工程。
  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5792套,基本建成14316套。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龙头,依托“互联网+”,切实抓好服务业发展。
  ●积极推进上党城镇群建设
  加快“内圈”6个卫星城与主城区的设施对接、产业对接、机制对接、服务对接,着力提升“外圈”5个大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力。加快推进22个重点镇和42个中心村建设。全市城镇化率再提高1.7个百分点左右。
  ●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
  完善提质工程改建500公里村通水泥(油)路,改善和提高7.8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标准,建设50个生态村庄,新建5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完成58793户广播电视卫星户户通任务。
  农民安居工程完成7313户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322户的地质灾害搬迁工作。
  环境整治工程完成27个村的污水防治试点工作。
  宜居示范工程抓好23个省级、40个市级、295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扎实办好农村“五件实事”,再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7787户,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35所,异地搬迁农村贫困人口9752人,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
  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环境,着力建设生态文明
  ●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推进十大节能工程,确保全年节约标煤130万吨以上。加快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管网设备安装,突出抓好水、大气、土壤三个治理重点,科学防治地下水污染。积极推进主城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的替代工作,加快落实油品升级,继续淘汰黄标车、老旧车,推广清洁能源车应用。确保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4%和8%以上。
  ●创新环境保护机制
  建立完善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全市环境保护大检查。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查处力度,对排污企业采取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停产限产、行政拘留等最严厉的处罚措施。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公布违法者名单。大力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
  完成营造林40万亩,力争森林蓄积量增加1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突出抓好采空区、沉陷区治理,启动7个县市区的18个乡镇、46个村、2.4万人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
  坚定不移改革创新,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大力改善政务环境
  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公共资源交易事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加速项目审批,压缩项目审批时限。进一步完善项目联审联批制度,破除中介服务垄断,清理中介服务事项,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和时限。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坚守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用好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等四项用地新机制,破解企业用地瓶颈。坚决打击违法占地行为,促进土地市场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力争全年土地收益达到15亿元。
  ●推进金融创新发展
  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力争全市金融机构数量达到500家。构建新型融资模式,加快金融商务区建设。大力推广潞城农商行无抵押无担保小额信贷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进县级农信社改制,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力争全市金融保险行业增加值完成7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
  ●积极拓宽财政财源渠道
  千方百计运用多种融资方式,加大支持公益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全力抓好科技创新
  加快长治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搭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合作、技术供求等信息及仪器设备互通共享。选树一批成长性好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快创新企业孵化基地建设,新创建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10个市级技术中心,新培育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确保全年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41%以上。
  统筹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18所城镇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完成主城区3所公办幼儿园建设。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增加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岗位。深入开展创业型城市建设,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认真落实大学生创业“七补一贷”政策,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1个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
  ●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巩固和发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力度。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补助水平。建立工资正常调整和增长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继续扩大“五险”统征范围。住房公积金新增扩面3.5万人。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切实加大长治旅游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强化文物、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大法治长治建设力度。扎实做好信访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和网络舆情工作。创新社区管理机制,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开展村务公开专项整治,提升基层民主管理服务水平。
  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着力提高安全发展水平
  制度落实上要严之又严,隐患排查上要细之又细,现场管理上要实之又实;杜绝整改隐患优柔寡断、设备更新长期拖延、安全培训“偷工减料”,坚决落实新的安全法,以铁的制度、钢的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防范较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行政,六权治本
  进一步厘清权力边界,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制度体系,实施流程再造,有序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严格监控权力运行的“关键点、缺失点、风险点”。
  ●廉洁从政,严惩腐败
  各级政府党组要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市各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务实勤政,改进作风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突出问题导向,抓好整改落实,持续狠刹“四风”,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的理念,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言必行、行必果,拿出苦干实干拼命干的劲头抓落实,不出成果不松手,不达目标不罢休,切实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创造出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为全面落实“六大发展”,务实推进“五五战略”,奋力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市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主办单位:长治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版权所有:长治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晋ICP备13008047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