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动人才强市,组建长治人才集团,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加大市场化招才引智力度。健全人才支撑政策和服务体系,完善‘人才+项目’、科技特派员、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等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一段描述,备受市人大代表、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党委书记宋丽莉的关注。
从单一产品到覆盖中药、化药及保健品,从联合开发到自主研发,从产品研制到课题攻关,从国内联盟到国际合作,20多年时间,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声名鹊起。而实现这一蜕变的关键核心在于人才。基于此,宋丽莉对人才的思考更为深入。
“长治是首批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核心竞争力,人才是支持长久发展的基础关键和回报最高的软实力。”宋丽莉表示,一个人才是一棵树,一批人才就是一片森林,就是一个自带调节、合成、优化、升级功能的生态系统,要想形成这样的局面,必须答好两道题。
做精人才“基础题”。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政策的落实,重大人才工程的推进,常常需要多个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相互配合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这一道必答的‘基础题’,要求我们整合力量,发挥部门协同优势,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宋丽莉说,可喜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组建长治人才集团,希望这一举措能够尽快落地。
对于长治人才集团,宋丽莉有更多的期待。“希望能够常态化地做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让更多优秀人才、领军人才在长治这方热土上心无旁骛干事创业,让更多产业项目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好。”
做细人才“核心题”。
“持续加大战略性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全产业链式引进。通过政策奖补,降低企业成本,形成人才积聚的虹吸效应。”在宋丽莉看来,人才是“候鸟”,哪里气候适宜就往哪里跑。产业的集聚会释放吸引人才的磁场,人才在这种环境下也更容易出成果。
而长治的发展,也印证了宋丽莉这一观点。去年,我市持续推进深化省校合作,精准对接全市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不断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吸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6所高校专家人才齐聚长治,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给足“雨露阳光”,催生“万物生长”。创新生态的建设,离不开政策、平台、人才、项目等要素,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进行了详细部署,相信未来,长治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将更加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