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代表园地 > 正文内容

脱贫攻坚的“人大答卷”——壶关县人大常委会助推脱贫攻坚记事

2020-08-07 09:11:00 来源: 壶关县人大常委会

  扶贫工作最艰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心与百姓同忧喜,不挖穷根誓不还。自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角吹响以来,壶关县人大常委会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履职尽责、监督发力,人大代表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人大干部驻村联户、倾力帮扶,为全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稳定脱贫,交出了国家脱贫攻坚检查验收和脱贫普查顺利通过的满意答卷。

  履行监督职能,汇聚“人大智慧”。

  壶关县共有贫困村285个,插花贫困村9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61379095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体量山西第三、长治第一,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壶关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壶关县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安排,提高政治站位,依法行使职权,在脱贫攻坚道路上连续“发声”,持续“给力”。

  壶关县人大常委会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组成调研组,深入到相关部门、乡镇、村,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个别谈话等方式,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保障兜底等专题视察调研。

  五年来,壶关县人大常委会相继听取审议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方面的工作报告8个。在壶关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听取审议关于全县脱贫攻坚进展情况的报告;壶关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听取审议关于农村居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帮扶政策落实情况的报告;壶关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听取审议关于全县旅游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壶关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听取审议关于全县教育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审议意见整改情况的报告;壶关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审议了关于全县脱贫攻坚“四色”产业推进情况的报告;在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壶关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脱贫攻坚健康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特别是今年以来,为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壶关县人大常委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壶关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脱贫攻坚健康扶贫工作整改情况的报告》。结合调研视察,共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125条,在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下,有效推进了脱贫攻坚审议意见的落实,促进了脱贫攻坚的成色。

  发挥代表优势,凸显“人大身影”。

  2017年,壶关县人大常委会向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关于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倡议,动员广大代表投入扶贫攻坚主战场,要求乡镇人大组织代表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活动。壶关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深入包抓乡镇贫困村开展工作,协调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推动联系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壮大和社会事业发展。主动联系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制定脱贫措施,明确发展目标,助其按时脱贫。

  壶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卫明是东井岭乡脱贫攻坚总指挥,包联该乡三个贫困村。他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产业大发展。在北行头村,协调资金为利用产业资金建设的土猪养殖场扩大规模;利用个人人际关系招商引资100万元,协调资金200万元,建设了粉制品加工厂;争取全国总工会扶贫资金80万元,成立了食用菌种植基地,与村集体土地种植形成了种养加循环经济产业链。在东井岭村,协调统筹扶贫资金种植旱地西红柿,实现了19万元到40万元的转变;在岭后村,多方协调三元煤业集团整村搬迁资金3900万元,争取扶贫移民专项资金1036万元,岭后新村顺利建成,全村百姓生产生活得以改善。全乡各行政村在他的协调帮助下,村村有了主导产业,户户有了致富门路,实现了土地增值、产业增效、村增财、人增收。

  壶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国民、魏海玲、栗建平担任三个脱贫攻坚督查组组长,三名人大常委担任副组长。他们奔波在全县各乡镇,就脱贫资料的规范、帮扶工作的成效进行检查指导,打牢了脱贫基础,落实了脱贫措施,巩固了脱贫成果,增强了脱贫信心。

  壶关县773名四级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岗位特点、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主动参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涌现出了一大批用真心、付真情、助增收、带民富的先进典型。

  省、市、县、乡人大代表、五龙山乡刘寨村党支部书记程玉珍,团结带领全村群众挖山修路、填沟建房、开荒造地、兴业富民,把一个昔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和谐稳定的新农村。程玉珍代表先后被授予山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并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一线13名代表之一,特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方阵”庆典活动。

  县、乡人大代表、石坡乡南平头坞村党支部书记郭志强,借助全县大搞旅游开发的东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村子打造成了多次被央视频道报道的彩色村庄,建成了杜则沟康养园、小吃街,建成了停车场、大峡谷“飞机游”直升飞机停机坪;动员村民开办农家乐,游客人数日益增多,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同时,他又创办潞州“飞蕾”手工绣品公司,培训绣工1200余人,带动周边十几个村2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他也先后成为全省、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

  ……

  做实帮扶文章,唱响“人大声音”。

  壶关县人大机关帮扶东井岭乡三个贫困村,一个是全乡人口最多、贫困发生率最大的北行头村,一个是乡政府所在地、支部软弱涣散的东井岭村,一个是受地质灾害,整村需移民搬迁的岭后村。

  壶关县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派出三位工委主任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一名信息中心干事担任第一书记,同时配齐配足工作队员,其他干部职工全部为具体帮扶责任人,全部人力压到了脱贫一线。壶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人大办公室主任坚持不定期亲临现场、检查指导,驻村工作队队员和第一书记采取白天入户走访,晚上和支村两委交流商讨,明确脱贫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大部分精力放到了脱贫一线。

  壶关县人大机关尽心竭力真帮扶。在改善办公条件上出实招,为帮扶村制作户外公示栏,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器材;在美化人居环境上下真功,连续两年投资6万余元栽植云杉、刺柏树苗,对村主要通道进行绿化。并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硬化道路,亮化美化墙壁,村容村貌大改善。购置水泥,引导帮助贫困户参加壶关县委开展的“八改八要”行动,户容户貌大改观;在助力增收致富上用妙法,为村民发放化肥、地膜,支持春耕备耕。并结合市、县安排,开展“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活动,拓宽消费市场,助力贫困户增收。捐资建设爱心超市,激发了贫困群众劳动致富内生动力;在巩固脱贫成果上求实效,在六一、教师节,与学校学生共同过六一,为学生发放价值3000元的学习用品;与教师座谈,发放价值2000元的奖品,增强了教学动力,提升了致富能力。

  三支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解决问题在户,谋划发展在先,吃住在村真扶贫。他们积极开展扶贫政策入户宣传、适时组织技术技能培训、帮助解决贫困户实际问题。

  北行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赵庆明利用自己在档案局工作经验,按照所属队别、致贫原因、排列序号对扶贫档案盒进行编码,使全村贫困户具体情况一目了然,施法有章。

  东井岭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杨狗则积极引资金、上项目,新上旱地西红柿、蔬菜种植、黑皮鸡枞菌大棚、东篱山庄等扶贫产业,让当地群众看到了脱贫希望,树立了致富信心。

  岭后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闫斌针对贫困户易地搬迁实际情况,多方协调沟通,与邻村崔家庄村委签订了租赁70亩耕地发展四季大棚,增加贫困户收入,让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北行头村第一书记申学辉借助个人关系,邀请专业按摩师到村开展“关爱老人健康,助力脱贫攻坚”免费诊疗活动,为全村风湿病疼、腰酸背痛患者进行按摩、拔罐、针灸、艾灸等治疗,有效减轻了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2016,北行头村和东井岭村实现整村脱贫,2019,岭后村如期脱贫。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年。为强化“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举措,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壶关县人大常委会切实发挥人大监督助推、代表履职引领、领导率先垂范、工作队倾情帮扶作用,聚焦重点、抓住关键、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奋力书写脱贫攻坚路上的人大担当。

主办单位:长治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版权所有:长治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晋ICP备13008047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187号